选择一个你喜欢的诗人,
选择一个作者如选择一个朋友,
心有灵犀,
你们变得熟悉、亲密、喜欢对方,
你们的思想、语言、风格,以及灵魂都相仿,
你不再是他的译者,而是他。[22]
本研究认为从审美的视角来研究文学翻译问题,译者的审美境界可大致分为三种:
(一)“他我分离”之境,译者和文本分离开来,译者把文本视为静止的物体,而自己作为理性的主体去考察、分析物的结构和特征。处于此种审美境界的译者与原作之间的关系是“隔”的,容易着眼于对文学作品字面的转换,或对作品中的象征、隐喻进行实证性的解释,通常对文本思想含义解释不足。
(二)“他为我用”之境,以原作语言来附和译者心意。此种审美境界的译者容易本末倒置,以自己的情与志先声夺人,而原作退化为注解。翻译实践中,这种对诠释者权力放大的做法通常导致对文本的过度诠释。
(三)“他我交融”之境,这是一种理想的翻译境界。翻译过程即是作者与译者平等的对话。作者之言恰恰反映了译者的心声,译者与作者产生了共鸣。自然而然,译文成为作者与译者有效沟通的记录。通常这种译文也同样会带给读者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