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周三代社会上层建筑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政治与礼乐紧密结合在一起。礼乐是祭祀祖先、上帝等大神祇和宴饗的制度和仪式,统治者通过礼乐制度确定官僚阶层的等级尊卑,使之井然有序,各自遵守为其所在等级规定的礼乐制度,严禁僭越。王和天子享用最高等的礼器和最隆重的仪式,高高在上,令百官如仰望泰山,从而维护自己不可逾越的权威。《左传·成公十三年》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国家的祭祀活动展现的是隆重的礼乐制度和仪式,此与军事活动一起成为国家的头等大事。纵观有关上古传说的记载,我们发现上古的领袖人物已经十分重视礼乐。
黄帝是最早系统制定礼乐的古帝。《世本·作篇》(张澍稡集补注本)载:“黄帝使羲和作占日,常仪作占月,臾区占星气,伶伦造律吕,大桡作甲子,隶首作算数,容成作调历,沮诵、仓颉作书。”又载:“胡曹作冕,伯余作衣裳,夷作鼓,伶伦作磬,尹寿作镜。”文字的创制是最伟大的发明,可谓惊天地、动鬼神。《淮南子·本经篇》云:“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众所周知,商代甲骨文掌握在巫官的手中,巫官把卜辞刻在甲骨上向神占卜,之后再根据神的旨意把占卜的结果记录下来。可见中国的早期文字主要是服务于王室,在通神占卜仪式中承担巫师与神思想交流的载体。所以文字一发明,首先感动的是天地鬼神。山东龙山文化的丁公陶文也应该是巫师用以通神的宗教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