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杨坚开始,就有过征高句丽的先例。杨广同样希望拿下高句丽,为自己的世界帝国画上句号。但对付这么个蕞尔小国,杨广的做法却让人不解——他竟然出动了113万征讨大军,分为24军,每日发一军,向辽东进发。如果加上200万负责后勤的民夫,这支东征队伍,竟达300万人,是高丽全国总兵力的十倍还不止。历史学者韩昇认为,隋炀帝这么大阵仗远征高句丽,其实不是真想打下高句丽,而是一场军事形式的政治威慑行动。
但是,杨广没有料到,高句丽并未摄于军威而投降,而是誓死抵抗。备战不足的隋朝大军,把第一次远征当成了军事大游行,最终惨败。
失败拂了面子,杨广就越要争回来。到第三次远征,高句丽遣使请降,杨广终于“大悦”。
但国内的情形,很快就让他高兴不起来了。
5
隋朝盛衰的分野,恰好在大业十年(614年)。此时,杨广搞定了他所要的国际秩序,但国内秩序却乱成一锅粥。
前一年,杨素的儿子杨玄感,趁杨广二次远征高句丽时起兵,以“为天下解倒悬之急,救黎民之命”,“废昏立明”等口号相号召,一时“公卿达官子弟奔者如流”。吓得杨广看着唾手可得的高句丽都不敢留恋,赶紧命令回师。虽然杨玄感的反抗很快被镇压下去,但反隋的潘多拉盒子一打开,再也合不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