ㄏ(晓一)呼吁切,山侧之可居者,读若黑。
ㄒ(晓二)胡雅切,古下字,读若希。
ㄌ(来)休直切,即读若勒。
ㄖ(日)人质切,读若入。
介母三
一 于悉切,数之始也,读若衣。
ㄨ 疑古切,古五字,读若乌。
ㄩ 丘鱼切,饭器也,读若迂。
韵母十二
ㄚ 于加切,物之歧头,读若阿。
ㄛ 阿本字,读若疴。
ㄝ 羊者切,即也字,读若也。
ㄟ 余支切,流也,读若危。
ㄞ 古亥字,读若哀。
ㄠ 于尧切,小也,读若傲,平声。
ㄡ 于救切,读若讴。
ㄢ 乎感切,嘾也,读若安。
ㄤ 乌光切,跛曲胫也,读若昂。
ㄣ 古隐字,读若恩。
ㄥ 古肱字,读若哼。
ㄦ而邻切,同人,读若儿。
以上三十九个字母,各分五声:阴平无号,阳平以ˇ为符号,上声以为符号,去声以ˋ为符号,入声以’为符号。自公布以后,国语运动算解决了第一步,全国小学莫不以它为教授,借它拼音汉字,但国文改为国语还在九年以后。此项字母读写的次序,在民国八年由教育部又重行排列过一次。其次序如下:
ㄅㄆㄇㄈ ㄉㄊㄋㄌ ㄍㄎ兀ㄏ ㄓㄔㄕㄖ ㄗㄘㄙ一ㄨㄩ
ㄚㄛㄝ ㄞ ㄠㄡ ㄢㄟㄤㄥ ㄦ
ㄛ母之音应读为O,但当时有些人读为V的。国语研究者如汪怡、钱玄同、黎锦熙等,以为一字两读,殊欠统一,而代表V音诸字却不可无;于是他们把ㄛ字头上加上一点,变为ㄛ字,读若V,以原来的ㄛ字读若O,自此注音字母变成四十个字了。这是民国九年加上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