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的人多为魏元忠讼冤,太后复召他为肃政中丞。魏元忠前后被判斩首弃市及流放四次。有一次侍宴,太后问他:“卿以前数次被诽谤,为什么呢?”魏元忠回答说:“臣就像一头鹿,罗织之徒想要得到臣的肉来做肉汤,臣往哪里躲?”
25 冬,闰十月二十一日,任命幽州都督狄仁杰为鸾台侍郎,司刑卿杜景俭为凤阁侍郎并担任同平章事(实质宰相)。
狄仁杰上疏,认为:“天生四夷,都在先王疆域之外。所以东拒沧海,西阻流沙,北横大漠,南阻五岭,这是上天用以限制夷狄而隔绝中外的安排。自从有文字记载以来,今天国家声威和教化所及,夏、商、周三代也不曾到达的地方,已全部并入国家版图。《诗经》歌颂宣王北伐太原,教化行于江、汉,这些三代时期的边荒,如今都是国家的内地了。如果还要用武于荒外,邀功于绝域,竭府库之实以争不毛之地,得到那里的人民,不足以增加赋税,获得他们的土地,也不能耕田种桑,只求一个冠带远夷的虚名,不务固本安民之正道,这是秦始皇、汉武帝的行径,不是五帝、三王的事业。秦始皇穷兵极武,务求广地,死者如麻,以致天下溃叛。汉武征伐四夷,百姓困穷,盗贼蜂起;晚年悔悟,息兵罢役,所以还能为上天保佑。近年国家频频出师,军费浩大;西戍四镇,东戍安东,调发日加,百姓虚弊。如今关东饥馑,蜀、汉逃亡,江、淮以南,征求不息,人民不能安居乐业,相率为盗;本根一摇,忧患不浅。其根本原因,都是去争那些蛮貊不毛之地,有违子养苍生之道。当年汉元帝接纳贾捐之的建议,撤销朱崖郡(今海南琼山);汉宣帝用魏相之策,放弃车师(今新疆吐鲁番)屯田,他们岂不想慕尚虚名?只是忌惮劳费人力罢了。近观贞观年中,克平九姓,立李思摩为可汗,让他统诸部,这是因为,夷狄如果反叛,就讨伐;如果投降,就安抚,这符合推亡固存(要灭亡的,就推倒他;能生存的,就巩固他)的古义。不必派军队到绝远的地方戍防驻守,这是近代的好政策,经略边疆的好经验。我认为,应该立阿史那斛瑟罗为可汗,把西域四镇委托给他。再物色高氏后裔,让高句丽复国,镇守安东。这样,节省远方的军费,把军队集中驻防于塞上,没有夷狄侵侮之患就可以了;何必一定要捣毁他们的窟穴,与蝼蚁较一长短呢?但当敕令边兵,严谨守备,远远地派出斥候,集聚资粮,等敌人自己送上门来,然后出击。以逸待劳,则战力倍增;以主御客,则我得其便;坚壁清野,则寇无所得;自然二贼深入则有全军覆没之虑,浅入必无抢掠缴获之利。如此数年,可使二虏(突厥和吐蕃)不击而服。”